第08:古华风
上一版3   4下一版  
 
标题导航
2018年01月12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  下一期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永远的老队长
  ■ 余荫椿

  前不久,我儿子去老家所在的乡镇办事,偶然在养老院遇见了当年的生产队老队长。他如今虽然已是九十多岁的耄耋老人,但依然神采奕奕,记忆清晰。还能讲出我儿子小时候因顽皮被他管教的往事。

  老队长中等身材,年轻时有一副壮实的体魄,他是农村公社化后不久担任生产队长的,经历了文化大革命、改革开放,一直当了二十多年,直到退休才卸任。为此,老队长的亲切称呼被叫到如今。老队长家庭出身贫寒,从小没有读过书,一个斗大字不识半升的大老粗,竟能在一个拥有五十多户人家二百多口老小的群体里坐镇这么多年,并得到众人的拥戴,靠的是他忠厚善良的为人和踏实勤恳的品格。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困难时期下放农村务农的。初来乍到,自命是个小知识分子,对这样一位大老粗队长,还真有点不屑一顾。但是,相处不久我就对他刮目相看了。

  初冬的一天,我第一次接受派工去挑水河泥。老队长见我是新手,便要我与他搭档,他在船上罱,我在岸上挑。挑水河泥看似简单,却是一种重体力劳动,还有点技术含量。挑泥的人要把一百多斤两粪桶河泥从水边挑上岸送到田里,再用双手拎起满满一粪桶泥,均匀地浇到越冬的麦苗上。没有足够的体力和耐力是难以胜任这件农活的。那天,我刚挑完三舱泥(一个劳动日以十舱泥计工分),就已经累得满头大汗了。后来又因在斜坡上脚下一滑,连人带泥桶一起滚在河滩上。弄得浑身上下沾满泥水,连扁担也涂满河泥成了一根大泥鳅,自知有点狼狈。但是吃力还又不讨好,因为浇河泥没章法,未能均匀地浇出去,而是一块块厚厚地堆在麦苗上,这样会影响麦苗开春出土生长的。这一切,都被有心的老队长看在眼里。快到吃中饭时,他上岸走到跟前笑嘻嘻地告诉我,说他当年第一次学挑河泥比我还不如,还夸赞我今天的表现不差,我知道这都是他对我所做的激励。接着他又亲手做示范,怎样拎泥桶才平稳省力,怎样倒河泥才厚薄均匀……第二天出工路过这里时,我看到前一天被我堆积在麦苗上的河泥都已搬平了。后来知道是老队长收工后用铁搭帮我匀平的。不久,老队长又教会我挑担怎样换肩,解决了挑长路不歇担的问题。在老队长的帮助指导下,不到三年,我就学会了罱泥、耕田、摇船等老农民才能做的农活。

  当年的老队长身上蕴藏着充沛的精力,有一股使不完的劲。他平时有个习惯,不管出工做什么农活,总要在背后腰间插一把镰刀。当人家“吃烟”时(乡下人把工间小憩称作“吃烟”) ,他就抽出镰刀到浜滩边为队里捉牛草去了。那时候,我们这些年轻人做累了就盼天下雨,大家戏称为农业礼拜。但是,即使社员下雨不出工,老队长也不会休息。他会穿着雨衣或是到田里开沟排水,或是到仓库里查查有无漏雨。傍晚,有时队委有人到他家里商量工作,他的手也停不下来,不是推草鞋,就是搓草绳。

  别看老队长没文化,开会谈起生产来滔滔不绝,讲上个把小时不成问题,这益得于他是个有心人。老队长每次去大队或公社开会,总会带着一根铅笔头和一张香烟纸,开会时一面听,一面在纸上画符号,这就是他的会议记录,带回去向社员传达。平时,有线广播里的“阿富根谈生产”节目他每期必听,经常把听到的故事,在生产队开会时“贩卖”给社员们。老队长说话常要带着“总的精神”这句口头禅。有次队里一户人家办喜事,一对新人走来向老队长敬酒,他高兴地说:“总的精神要请新郎新娘早养大胖儿子!”调皮的新郎抢着说:“总的精神要请老队长把这杯酒干了!”引得众人哄堂大笑。

  前些年我回老宅时,总会转到老队长屋里,递上一支好香烟,聊上几句家常事。自从老宅拆迁后,就很少再见到他了。但是,有几位当年曾在一起战天斗地,后又相继跳出农门去从政、经商、做工的农友遇在一起时,无不赞叹老队长这位深受大家尊敬的长者。
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   第01版:一版要闻
   第02版:经文综合
   第03版:民生透视
   第04版:社会视窗
   第05版:专版
   第06版:贤城聚焦
   第07版:专版
   第08版:古华风
永远的老队长
生活·邂逅·美丽
惬 意
有阳光的时候
假如没有电视
上海奉贤报古华风08永远的老队长 2018-01-12 2 2018年01月12日 星期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