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3:民生透视
上一版3   4下一版  
 
标题导航
2018年01月12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  下一期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让头桥火炉饼常在街头
  □记者 孙 燕

  清晨6:30分,奉城镇头桥社区,徐雪娟店门前已经门庭若市。她现做了一炉30个热腾腾的火炉饼,顷刻就销售一空。前来买火炉饼的顾客,最远从浦东赶来。

  头桥火炉饼,是奉城镇头桥地区的美食,且有近百年历史。独有,在于这秘方从不外传,只在一代又一代的头桥人间传承;独有,还在于火炉饼以往一般在春节后开售、又在夏天来之前歇业,再加上城市化进程,导致火炉饼一度消失踪迹。徐雪娟告诉记者,家里的老人,有幸小时候吃过这饼的,也都在70多年前,“他们告诉我,记忆中这饼很香很脆,很好吃的。火炉饼是每一个头桥人的儿时美味。”

  长者的期待,让徐雪娟内心也充满憧憬。“当时我就想做这件事,努力把儿时美味找回来。”徐雪娟说,就在3年前,她说动了妹妹徐金娟、侄子徐俊、侄媳妇李爱华一起踏上了这条复兴传统美食之路。4人还做了有趣分工。徐雪娟负责找传承人学手艺,李爱华负责找门店开市,徐俊负责找食材采购点,而徐金娟则负责各类后勤保障。就这样,纷纷火火4个人开始“闯天下”。

  2年前,经多方打听,徐雪娟终于找到一名知晓火炉饼制作秘方的老人,并几次上门“拜师学艺”。学成归来,仅凭阵阵饼香,开店首日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。李赐芳就是这里的老顾客。开店2年多,她几乎每天早上都要买上一炉火炉饼,“和工友们都把火炉饼当早饭吃。”

  开店不久,徐雪娟发现,不少市民注重健康养生,传统的甜味火炉饼带来高卡路里让市民不敢多吃,“创新,是顾客推着我们往前走的。”在1年多前,徐雪娟开始尝试改味。从一开始的甜到咸,再到枣子味和芝麻味,一次又一次的“变味”,让火炉饼越来越红火。“生意好的时候,一天能卖出400个;即便生意冷清,一天也忙不完,卖出百来个也绰绰有余。”徐雪娟说。

  也有眼红的人,想学着他们开店售卖火炉饼,可做来做去,总不尽如人意。徐雪娟自豪地说:“为了保证饼的味道独特,我们选材特别讲究。比如我们选择重庆地区的老猪,刮下来的猪油更纯更香。只有精致的食材才能做出真正经典。”

  如今,4个人的事业就围着这小小火炉饼店展开,每个火炉饼在2.5元-3元之间,虽然每月的销售量与房租费、食材费等相比,并不占多大优势,但4人却忙得不亦乐乎。徐雪娟说:“每个火炉饼背后都有一份乡愁,能成为制作者,让人们总能找到火炉饼,就是我们的心愿。”
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   第01版:一版要闻
   第02版:经文综合
   第03版:民生透视
   第04版:社会视窗
   第05版:专版
   第06版:贤城聚焦
   第07版:专版
   第08版:古华风
讲爱心故事 传慈善能量
物业:做好设备设施冬季防冻
蔬菜供应正常
人本:严寒冬日送关怀
给自来水管穿“棉祆”
让头桥火炉饼常在街头
点亮城市夜景
上海奉贤报民生透视03让头桥火炉饼常在街头 2018-01-12 2 2018年01月12日 星期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