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:故事
上一版3   4下一版  
 
标题导航
~~~来自奉浦街道残联的故事
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  下一期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大爱,奉浦最温暖的的力量
来自奉浦街道残联的故事

  □记者 姜 洛

  社会中,残疾人很难像正常人一样工作,不能够体会到真正的健康,我们需要给他们最多的人文关怀,帮助残疾人重拾生活的信心,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。

  近年来,奉浦街道残联努力整合区域内惠敏学校、奉浦幼儿园特教资源,盲人诗人周忠尉、公益志愿者刘琼花等名人资源,以及西渡卫生服务中心康复资源,定期为阳光家园学员提供文化教育、工艺品制作和康复训练。奉浦街道498位残疾人在街道残联的帮助下,找到了生活的乐趣,这是他们工作的的动力!

  奉浦街道现有持证(第二代残疾证)残疾人498人,其中视力残疾47人,听力残疾66名,言语残疾6名,肢体残疾227名,智力残疾78名,精神残疾55名,多重残疾16名,其他四类残疾3名。2016年9月,奉浦街道挂牌成立,今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。奉浦残联现仅有工作人员9人,平日里很忙碌。奉浦残联负责人单兰兰说 :“残联工作主要就是服务,服务无止境,只有更用心、更好,没有最好。残联主要是康复、教育、就业等,有很多感动在里面,这是一份大爱的工作。”

  资源互助

  让阳光照耀每个孩子

  奉贤区惠敏学校是一所从事智力障碍、脑瘫、自闭症等残疾儿童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。学校现有13个教学班,近130名学生,学校拥有3900平方米的运动场地,塑胶跑道、篮球场、游艺活动场给学生提供了锻炼、游乐、健康成长的环境。智能广播和技防报警系统布满校园的每个角落,学校的教室都安装了全套的多媒体教学设备,还有功能齐全的康复训练室,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、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,成为市郊一流的现代化的特殊教育学校。

  惠敏学校与周边社区、奉贤地区的十几家企事业单位、大学院校都建立了共建关系,每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、联欢活动,活动提高了特殊孩子的社交能力,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和温暖,在活动中展示才能、增强自信。微笑和真情深深烙在每个特殊孩子的心灵上,让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。惠敏学校支持奉贤区残联、奉浦街道残联各项工作,多年为残联提供运动比赛、文艺排练场所,配合残联训练特奥会的各项比赛。

  奉浦幼儿园有个特教班,叫康康班,是全区第一家幼儿特教班,接受学前的特殊儿童。早在2010年,奉浦幼儿园就与奉浦阳光之家进行结对。有一次,一位幼儿园老师来到阳光之家提供志愿者服务,拿来一块陶泥,老师说陶艺是他们幼儿园的特殊活动,并且学校还安装了烧窑设备。那节课上,阳光家园学员们兴致很高,眼睛里有了光。通过一段时间老师耐心的指导,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心愿来捏,捏出很多像模像样的作品,在那年的区阳光之家特色手工作品展示上,获得了第一名。是的,这些孩子,只是折断了一点“翅膀”,奉浦残联多方努力,让孩子们拥有很多的关爱,更快乐。

  西渡卫生服务中心康复科有两位专业的康复医生,一直为奉浦阳光心园提供康复服务。周英医生和朱晓亮医生都是很有担当的人,周英医生负责精神卫生工作,每周到阳光心园给学员上课,普及精神卫生知识。同时对区域内的精神障碍者做好随访工作,提供预防及治疗方案。寒来暑往,每个学员的每一点进步,都凝结着周医生的爱。只有用心,才能尽心。“我们要对学员抱有希望,学员们都是能感受到的,相信他们能行,什么都会一点点好起来了。”在2017年的奉贤区阳光心园知识竞赛中,周医生带领心园的学员代表奉浦取得了全区第一名的好成绩。朱晓亮医生主要负责康复训练。每个月举行残疾患者的康复和预防的讲座,以及康复实践活动,每个月给残疾人员检查和随访,耐心解说各种疑难问题。奉浦地区由于动迁户较多,人户分离现象严重,有一次,朱医生根据户籍地址前往残疾人家里,到了地点后找不到,就电话沟通,问路人,朱医生是一定要见到这位残疾人的,不然他不放心。

  奉浦阳光家园下设阳光之家、阳光心园和阳关基地。目前,奉浦阳光家园注册学员27人,其中阳光之家13人,阳光心园5人,阳光基地9人。阳光之家是针对生活基本能自理的16-35周岁的智障人士,阳光心园是针对基本能自理的16—55周岁的经医疗机构治疗后已进入康复期的精神残疾人士。阳光基地是处于劳动年龄段内再就业困难残疾人的就业援助基地,主要是肢体残疾的人。阳光基地给他们提供一个场所,摆放的桌子是工作台,在外边给接货,让他们穿穿带子,折折袋子,一些简单的操作,教会他们做,给他们积分,按积分发工资。领到工资的他们更自信了,觉得自己能行。其实,残障人士最怕别人异样的眼光,能靠自己的双手工作,是对他们最大的鼓舞。

  艺术最能唤起人的天赋,阳光家园注重特色课程培训,比如插花、诵读、滚灯康复操等,这让学员们在简单劳作之余,能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。阳光之家每个月邀请部分监护人代表来听课,每个季度邀请监护人来观赏学员们的才艺表演或成果展示。每次看到学员们做出一个手工艺品的灿烂笑容,最是欣慰,一切都已足够。听到学员家长说孩子们很愿意来阳光家园,下雨也要来。老师们付出着也感动着,阳光家园是这群特殊人群温馨的家园,有大爱的地方。

  志愿服务

  凝聚着爱和力量

  奉浦街道残联志愿者中有公益志愿者,有自强自立、奋发进取的残疾人先进人物反哺残疾人,还有上海师范大学体育系义工队,学生们每个月来教学员康复操。

  公益志愿者刘琼花是一位退休教师,退休后的刘老师自己选择做志愿者。她热心于志愿者服务活动,在奉浦建立了“乡贤工作室”“琼花课堂”,社区的流动课堂,宅基课堂,她都积极去上课,向居民作关于家教、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宣传教育。7年前的一个午后,她从奉浦二村的宅基课堂讲课结束后,看到了奉浦阳光家园,此后怀着阳光般的爱,每个周二上午,她志愿为学员们提供文化课、道德课等教育,从来不收取费用。从三字经,到时事新闻,从简单数学计算到社会道德,刘老师尽心尽力,每每看到学员们认真而又艰难的学习,是刘老师感动最快乐的时刻。

  战胜乌云

  重启自己新的人生

  1969年出生的周忠尉,视力一级残疾,儿时酷爱阅读,梦想成为一名诗人。16岁被诊断患有视网膜色素变性,且病情逐步加重。初中没有毕业,眼疾迫使他放弃学业。他曾做过建筑工地的搬运工、仓库保管员,经营过杂货店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听到收音机里播放诗歌节目《午夜星河》,他的文学梦想被重新点燃了。那积淀内心深处的情感,波涛般的创作激情喷涌而出。三本诗集和一本散文集相继出版。同时,周忠尉爱上了唱歌,爱上了诵读,爱上了钢琴,并频频出现在各种公益演出现场。周忠尉心系残疾人朋友,每周到奉浦阳光家园教学员们诵读一些非常励志的文章。

  周忠尉现在是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,上海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,《上海文艺》杂志特约诗人,他历经坎坷、历经挫折,没有选择沉沦于痛苦,而是选择了勇敢地走出来,战胜自我,开启自己新的人生。

  “80后”胡斌,2005年开始从事残疾人事业,至今已有12年。有个跟他年纪相仿的残疾人邬忠跃,是个1982年出生的大男孩,智力3级残疾小脑萎缩,引起肌体不协调。胡斌和邬忠跃第一次见面是在奉浦阳光之家,那次,在阳光之家,大家自我介绍,轮到邬忠跃,这个1米8的帅小伙立马站起身,由于动作太猛,课桌椅都晃动起来。胡斌马上对他说不要急,慢点。他用有点口吃的语气介绍完自己。后来邬忠跃身体状况不好,在家只能坐在躺椅上,胡斌每周去他家看望他,教他康复手指操,分享阳光之家的趣事,鼓励他要乐观生活,积极面对人生,督促他要经常练习手指操,加强康复训练,还从阳光之家借书给邬忠跃阅读。每次邬忠跃都用充满感激的眼神看着胡斌。邬忠跃的病情再次恶化,话少了,只能坐到躺椅上,但是每次看到胡斌,眼里出现的光芒,挣扎的手舞足蹈,这是对胡斌工作的最大认可。

3 上一篇   下一篇 4  
放大 缩小 默认   
   第01版:一版要闻
   第02版:经文综合
   第03版:转载公益
   第04版:民生透视
   第05版:就业保障
   第06版:城运中心
   第07版:专版
   第08版:古华风
   第09版:月末版
   第10版:人物
   第11版:故事
   第12版:拍客
大爱,奉浦最温暖的的力量
上海奉贤报故事11大爱,奉浦最温暖的的力量 2021-12-31 2 2021年12月31日 星期五